【烘焙小常識】第190篇
《揭開饅頭起泡與萎縮的面紗》

178979735_350374233124132_7189624182511004098_n.jpg

這幾天接到好多則詢問饅頭起泡與萎縮的原因?

✅要解決饅頭起泡與萎縮的問題,必先找出它的原因。
就像有人以為,只要將麵糰脱氣做得好,揉至光滑,
或用壓麵機壓至麵糰光亮,饅頭就會變得好...
‼️但是卻忽略了饅頭攪拌的過程比壓麵、脱氣還要重要。
俗話說:《樹頭站得穩,不怕樹尾做風颱》
攪拌是一切源頭之始,基礎沒打好,就會出現一連串的狀況,
如何讓所有材料攪拌到完全融合⁉️
如何辨別麵糰已經攪拌完成⁉️
✳️忽略或輕判都會反映在蒸後成品之中。
✅粉絲專頁《饅頭發酵不可忽略的關鍵》系列、在細說饅頭的書裡、在教學的課堂上曾提及:
✳️饅頭一定要攪拌13分鐘(夏天)(冬天15分鐘)。
在攪拌的過程不難發現:
✅前3分鐘是麵粉成糰時間
✅前6分鐘麵糰還呈粗糙顆粒狀,
✅到9分鐘時,麵糰表面還呈粗細不均的粉糰
✅只有攪到13分鐘,才能呈現光滑柔潤的麵糰,而且還能💤換醒酵母起來工作。
✅酵母放入水中要10分鐘酵母才會浮上來完成發酵。
207220913_350373906457498_4946892983300402317_n.jpg
我們應該都有在睡夢中突然被吵醒的無奈,起来後也會懶洋洋、無精打彩不想工作。
酵母也—様,它的反抗就出現在饅頭的表皮裡
饅頭的攪拌也是如此,攪拌不足就會有一連串的失誤。
⭕️所以我的主張是:
🉐饅頭一定要攪拌13分鐘。
✅前3分鐘是麵粉成糰時間。
✅後10分鐘是喚醒酵母起來工作。
這樣它才會心甘情願把麵糰發酵完整。
在發酵的過程中,麵粉分子裡的糖分未被釋放出來之前,
麵糰還呈顆粒狀,只有適當的攪拌,麵糰才能充分溶合,
保留足夠的蛋白質,讓饅頭的味道、外觀和組織都達到最佳狀態。
⚠️原始的攪拌步驟没有做好,儘管後續壓麵排氣做的再好,
蒸籠火力水氣再怎麼到位,冷水起蒸或是蒸後悶三分鐘再開蓋⋯
仍然無法挽回,最後都會顯示在樣貌上告訴你。
⭕️綜合這幾天粉絲的問題,大都提問饅頭為何蒸後起泡?
⭕️還有底部出現死皮是何原因?希望我能給個方向!
🔒這裡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:
⛔️饅頭表面起泡,大都是:
1、攪拌不足
2、靜置不够
3、提前蒸制
213866235_350374119790810_116833859960696783_n.jpg
⛔️饅頭表皮皺縮大都是:
1、攪拌過度
2、靜置過久
3、發酵過度
190794709_350374349790787_1064963596660637882_n.jpg
⭕️控制發酵的時間,主要是為了避免發酵不足或者發酵過度,
#發酵不足,則饅頭膨脹不佳,組織偏硬。
#發酵過度,饅頭容易塌陷回縮,組織鬆軟。
⭕️控制麵糰軟硬度,和天氣的冷熱都影響到發酵的時間。
#饅頭太軟或天氣較熱發酵很快,蒸後的饅頭容易產生皺紋或萎縮
#饅頭太硬或天氣較冷發酵較慢,蒸後的饅頭容易開裂或起泡。
⭕️控制麵糰的溫度,也是重要的一環。
#溫度太高在麵筋尚未形成之前,酵母菌就提前發酵,變得組織不佳
#溫度高酵母發酵過快,會容易失去對麵糰的控制,蒸出低質的饅頭
#攪拌後溫度25.3~25.5為最理想,25~26之內都可以,
#假如攪好後溫度為24度,可以等(靜置)10分鐘後再做,
#假如攪好後溫度為27度就要馬上做,因為麵糰已經發酵再等就出現皺紋了。
國寶級糕點師傅與你
分享更多傳統小食
arrow
arrow

    風雨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